丹凤三两记
丹江 凤冠山 童年
一趟怀旧之旅。我在习惯做一个不怀旧的人,只回忆。宁夏内蒙之行,我见到了10年未见的亲人。这次往返三百多公里的车程,大概想邂逅的人就是童年的自己。20多年了,忘记了离开的场景,总之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,那是小时候太多美好回忆发生的地方。我总觉得,一起追逐疯闹过的小伙伴们都还在那,还在没心没肺地玩着,大把的用不尽的闲散时光,包括我,也还在那呢。
三四岁的小孩,能记住很多事情,当然,和一个成年人的记忆对比来说,很多并不那样多,但是,孩子的记忆恰恰因此而成为精华。我想,足够强烈的美或者足够清晰的幸福,才能引起20多年后这般的激动心情吧。
周五的晚上,总是适当晚睡,仿若这样,周末在开始的时候才有点像是那么回事。周六起的早,匆匆收拾行李,好在人懒,上次旅行回的包裹还有一些严丝缝合地摆在那,省事。头晚煮了三五个茶蛋,当早餐。我依然穿着长裤,但没想到途中太热。
接好父母,我们一路低速南下翻山,爸爸说这样就能看到沿途风光,高速上什么都没有。他想看的,是20多年前年轻的的自己,热烈的青春,美好的爱情,纯粹的50wled防爆灯销售工作我说这是怀旧之旅,一点不为过,每个人各有心事,都期望邂逅那个一别二十年的自己。
就这样选择了比高速慢了一倍多的低速山道,是个明智决定。穿行山间,虽今年干旱,小河小溪干涸着,但风光和空气都不错。尤其是,这条路很特别。父母一路说起我小时候他们的往返与奔波,那时候的幸福显得更加简单,人的要求和欲求很少,住在大山里的年轻人,工作之余唯一的乐趣或许就是等着周末,去集市上拎只据说才几毛钱的活鸡回去好好煲一下解解馋,或许是攒着假搭上大巴车乐此不疲地回家探亲,也或许就是工作本身,生活本身而已,就这么纯粹和清静。让我想起一本书里的一句话:不要按着观念来,做观念本身。或许,很多浮躁都不尽相同,原因很显然,舍本逐末,很多本质的东西被忽视,甚至被蔑视了,你连自己都丢了,还谈什么做自己?
我向妈妈说起,我至今还记得的一件途中小事,那时我就三四岁,父母在大山深处的小县工作,爸爸接我和他们同住,那一夜,是冬天的夜,山路远没现在那么好,大约在盘山路上饶了好久好久之后,爸爸和同行的人下山去打水,车有点故障还是什么停在那里,爸爸跟我说:不要动,坐好等我。便消失在深深的漆黑无边的大山深处,我大约是非常害怕的。记忆中,还有几声周遭传来的狼叫。妈妈后来说,山里确实有狼。当然,后来顺利抵达,爸爸让我敲门,妈妈问:谁?我说:我。她开门,高兴了,一把将我抱进家,是一个温暖的夜。记得她把那个小家收拾得利落了,房间打扫的一尘不染,墙壁上的led防爆灯具也察得很亮,床头有本书。灯光是橘色的。
在路上,大约行至一多半,父母同时提到一个煎豆腐,黑龙口集市,但似乎是走岔了,也可能路变了,没有偶遇他们描述中的那种美味。在山里穿梭,我感觉,自己和自己越来越亲近。
回忆幼年的快乐,就好像用一种非常有净化力量的水晶给自己消磁。
到了商州辖地之后,山头的光景反不如前,荒。但就是这种荒,引发了太多思绪,荒,是一种留白之境。爸爸转过头,对着一块空地说:我在这里50wled防爆灯销售工作了两年。淡淡的说过,快速地说过,似乎连一个停车都不必要给,每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,怕别人体会不得,或者理解不同。联想起他从这里参军入伍以及之后的部队生活,还有后来写过的一些故事,串联出一个当年如同我现在年纪的,父亲。感慨:谁的青春不动人?
旅程带给我的,除了放松,还有感叹,时光的匆忙。
到了商洛市。我们决定先吃饭再去朋友家拜访,不想特意麻烦朋友准备。四面有山,淡淡烟雾,热。在一个面店坐下,一人点了一碗特色面,各10元,量大无比。还点了黑龙口豆腐干,虽不是什么煎制,总算也品尝了下父母一路反复提及的那种美妙滋味,至少接近。爸爸饭后问路,实在雷人,句话:那个工农兵饭店在哪?店里几个年轻人面面相觑,笑了。第二问:那个电影院呢?无从回答。岁月变迁,一切早就不可能搁置不变,正如后,我到达了那个曾生活过的小院时,它已被拆得七零八落。(未完)